首页 >> 学会要闻 >> 武钢重工集团公司隆重举办“徐滨士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武钢重工集团公司隆重举办“徐滨士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
作者: 学会秘书处 发表时间: 2013-07-19

 
                         
                                                                                             揭牌仪式会场

        2013年7月18日上午,武钢重工集团公司在武钢工人文化宫五楼隆重举办“徐滨士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暨揭牌仪式。中国工程院院士、装甲兵工程学院教授徐滨士少将,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胜教授,湖北省科协党组成员、李莹秘书长,武钢集团公司张翔副总经理、傅连春总工程师、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万诚出席揭牌仪式。武钢集团公司和武钢重工集团公司的50余位技术人员参加。

                        
                                                                                      合同签字
        这次揭牌仪式是在湖北省科协、武钢集团公司和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武钢重工集团公司和装甲兵工程学院装备再制造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一年多共同努力,在多次进行技术交流的基础上举办的:2012年5月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邀请徐滨士院士等专家为武钢系统的150位技术人员作“装备再制造工程关键技术及其创新发展”专题报告,双方达成共同开展冶金设备再制造合作意向;同年7月双方在北京签订“冶金装备绿色再制造战略合作协议”;经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的协调,双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考察、交流,选定合作项目,起草技术合同文本初稿。
                  

                                                                                揭牌
        揭牌仪式由武钢重工集团公司徐名涛总经理主持。在傅连春总工程师致辞后,朱胜主任和徐名涛总经理在选定的合作项目“连铸机废旧分节辊再制造技术研究”合同上签字,然后由徐滨士院士和张翔副总经理为“徐滨士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

        徐滨士院士在合同签字和揭牌以后,就装备再制造技术的发展作了演讲。他讲到我国军事工程技术的发展历程,讲到我们的再制造是从修理坦克的废旧零配件开始的。随着激光熔覆、等离子喷涂、微粒沉积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再制造技术水平大为提高,所修复的坦克零配件使用寿命超过新品的2~3倍。我们的装备再制造技术已经从军事工程走向民用,在机械、汽车、冶金等工业都有广泛应用。他指出,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再制造:2009年正式实施的国家循环经济促进法多次提到再制造;2010年国家11个部委出台了《关于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推进再制造产业发展,开发应用再制造关键技术”。他说对同武钢的合作充满信心,一定会达到目的,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朱胜主任在讲话中指出冶金设备的修复是再制造技术应用的重要领域。武钢是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企业,冶金设备废品量很大,为我们开展再制造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连铸机废旧分节辊再制造技术研发是我们****的合作项目,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在此基础上我们将以“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平台开展长期合作,为冶金工业发展作贡献。

        李莹秘书长的讲话首先对“徐滨士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徐滨士院士团队和武钢重工集团公司携手,共同开展冶金装备绿色再制造技术研发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对武钢的发展意义重大。据了解,武钢集团每年消耗的备品备件数量很大,其中绝大部分可以通过再制造技术进行修复,使之达到或超过新品的技术性能,今天的合作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武钢重工集团公司在与徐院士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为专家们提供一切方便条件,虚心学习,尽快出成果,出效益,为我省的其它院士专家工作站树立一个良好典范。

        张翔副总经理在最后的讲话中指出,“徐滨士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成立将揭开武钢发展新的一页。当前钢铁产品的价格已经讲到了1994年的水平,而矿石、煤炭等原料涨了好几倍。武钢如何渡过钢铁行业的严冬,第一调结构、第二绿色、第三降成本。今天的合作将为武钢摆脱困境走出坚实的一步。希望院士专家工作站成为武钢机械装备再制造的研发平台,在徐滨士院士团队专家强有力的支持下,尽快出成果、出人才,为湖北省已经建立的60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创造经验,争取每年在武钢重工开现场会。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
                                                                                          2013年7月19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