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动态 >> 《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出版发行
《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出版发行
作者: 学会秘书处 发表时间: 2008-02-18

《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出版发行

    《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已于2007年11月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李东陆主编。该书是由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前任理事长,原武汉重型机床厂设备科长李东陆高级工程师发起,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和武汉理工大学,特别是在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严新平教授的大力支持下,组织全国各地的设备维修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等约40人共同撰稿,其中湖北省的撰稿及编审专家占四分之一。该书是********部正式出版的设备维修技术发展史。它可供全国各行业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指导现今的事业;还可供大专院校作为辅助教材,供学术研究部门参阅,供图书、档案部门收藏。

     附件:1、封面

      2、内容简介

内 容 简 介

      全书6篇21章56万字。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设备维修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等约40人共同撰稿。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马仪为本书作序。
      本书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历史阶段的设备维修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全面的记叙。它既包括国家、行业、地区以及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有关设备维护、故障诊断、修理及改造等各项技术、经济活动;又包括各时期国家、行业的相关法规、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批示等内容;还包括设备工程学术研究的发展与成果,以及各种学术刊物、会议论文、教育培训活动和国际交流情况介绍。同时,对建国前的设备维修概况和国外工业发达国家设备工程的基本原理与措施,作了简要表述。
      本书是********部正式出版的设备维修技术发展史。它可供全国各行业从事设备维修工作的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的领导与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从中吸取历史经验,指导现今的事业;还可供大专院校作为辅助教材,供学术研究部门参阅,供图书、档案部门收藏。

      3、编委会几编审人员名单

编委会及编审人员名单

一、编委会
     名誉主任委员:马  仪
     顾          问:俞  奎
     主 任 委 员:陈玉平
     常务副主任委员:严新平   刘  力
     副 主 任 委 员:李东陆   陈万诚   赵维印   葛永康   刘林祥
     委          员:(除上述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方宗佑   牛求煌   文德森   闫朝勤   朱济民
                            沈元浩   杨金生   张连元   周松冠   周继良  
                            郑其重   武维义   范世东   胡先荣   胡  敏 
                            唐焕金   莽伯聪   徐根元   黄昭毅   蔡承万
                            薛远机   戴发山
二   编审组
       组    长:赵维印
       成    员:蔡承万   周继良   牛求煌
三   编写工作小组
      组    长:李东陆
      副 组 长:胡  敏   沈元浩   周继良
      成    员:(除上述人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牛求煌   闫朝勤   杨金生   范世东   赵维印   莽伯聪   葛永康   蔡承万

      4、序


     设备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推动人类文明史发展的主要手段和条件之一。为了适应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推动我国设备工程发展,提高设备维修与管理技术水平,在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半个多世纪的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我们组织编写出版《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藉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总结经验、发扬传统,达到“以史为鉴”和“继往开来”的目的。这是一项总结前人、惠及后人,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新中国的设备维修与管理事业,是在旧中国经济十分落后、工业很不发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历了从初期的“经验维修”或“事后维修”、 中期的“计划预修”到改革开放后的“预知维修”,从照搬国外经验到具有中国特色设备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设备维修与管理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取得了新进展,呈现出新气象,做出了新贡献。编纂一部反映这一历史进程的设备维修史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也是我国设备工作者长期追求的夙愿。尽管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史书内容还不能覆盖所有的行业和地区,但是这部史书的出版,仍有助于大家概括了解50余年我国设备维修与管理的发展过程,汲取经验教训;有助于增强设备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推进我国的设备管理现代化,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在广大设备工作者的关注和努力下,历经数年时间,终于可以与读者见面了。这是一件值得我国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者庆贺的事情。在此我向本部史书倡导发起人李东陆先生及参与编写工作的各位学者专家不求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美德和可贵精神表示由衷的敬意。同时,对武汉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  马  仪 
                                                                                                                                2006年7月10日     

      5、前言

前  言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设备的种类、性能、用途和寿命也在不断变化。设备通常是指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物质资料的总称,它可供较长期使用并能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设备在从规划、设计、制造、购置、安装、运行、维护、修理、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人们都始终积极运用各种技术、经济和管理等手段,对设备实施的管理,其中设备维修是设备整个寿命周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使设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规定功能和精度的至关重要的措施。在设备维修中,设备维修性设计的优劣,维修人员技术水平的高低和维修组织系统及装备设施完整程度,是决定设备维修的三要素。
      我国的设备维修工作,从建国初期推进的“事后修理”,到第一个五年经济建设计划时期学习和借鉴苏联所实行的计划预防修理制度,并接受了“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对设备维修工作冲击和破坏的经验教训,以及自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在学习英国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日本的全员生产维修、美国的后勤工程学和瑞典的预防性维修体系等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同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不同发展时期的需要,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设备维修体系、模式和方法。
      近年来,在国际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高新技术不断出现的大环境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模式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之中。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设备维修作为设备工作中的有机部分,如何有效地担当维护现代设备安全、可靠、节能、低耗、环保的运行,是摆在当前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任务。设备维修是科学与技术工程应用的范畴,国内外学术界和工业界对此都引起了高度的关注,视情维修、可靠性维修、绿色维修、智能维修、网络化维修等等,产生了不少新颖的模式,促进着维修工程的发展。但是,仍有不少问题有待人们积极探索。比如,设备失效机理和模式的确定;零件修复技术和工艺的创新;维修时机和方式的决策;维修成本与效益的分析;零件维修方法的设计与实践;再制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等等。这些问题,既有学术研究的必要,更有实践探索的意义。回顾设备维修的发展过程,无疑对借鉴历史上成功经验,避免管理出现过的失败,进而激励人们不断总结经验去开拓我国设备维修工作的新业绩,正是这本书写作的动机和出发点。
      本书发起人是武汉重型机床厂设备工程高级工程师李东陆、武汉机械工业设备管理协会原副秘书长薛远机和武汉钢铁公司高级工程师蔡承万等人,他们都是我国设备维修领域的老前辈。2000年5月的一天,他们三位来到我的办公室,送来了1999年我参与编写出版的《设备工程实用手册》,同时他们与我谈了撰写《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的想法,并给我出示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长马仪先生对此事的批示。当时出于对三位老前辈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种精神的尊敬,也出于对设备工程的学术热忱,我答应对他们的想法给予积极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我先后邀请我校的沈元浩、牛求煌和周继良等老教授参与此事。2002年7月6日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了关于《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编写筹备会,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陈玉平秘书长委托《中国设备管理》杂志社社长王静洁到会,此次会议形成了该书的编委会和编写小组建议名单,并提出了该书的编写大纲。2003年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下发13号文,通知成立《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编委会及编写工作小组,印发了成员名单和编写提纲讨论稿;并明确由武汉理工大学承担编委会及编写工作小组的日常工作。曾计划于2003年6月份计划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第一次编委会议,由于当时出现了“非典”特殊时期,这次编委会议只得取消。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设备维修学会副理事长莽伯聪,在发出编委会改期通知前已登上南下武汉的火车,在“非典”期间专程到武汉讨论编写大纲。经过李东陆等同仁的积极努力,先后与成都量具刃具厂原总机械师葛永康,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胡先荣教授、《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原主编赵维印、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诊断技术委员会原主任黄昭毅、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秘书长陈万诚、武汉锅炉厂高工杨金生、武昌造船厂高工闫朝勤等人取得了联系,并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2004年9月编委会及编写工作小组扩大会议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刘力等2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会议对编写提纲进行了修定并落实了各篇章的编写及初审人员或单位,对编委会及编写工作小组人员进行了调整。2006年3月在中国设备协会副秘书长刘力和我的主持下,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了编审组成员及部分撰稿人员代表会议,会上宣布经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批准,成立了以赵维印为组长的编审组,成员有蔡承万、周继良和牛求煌。本着“求精不求全,求实不求多” 的原则,对原拟定的编写提纲又进行了认真的修订,形成了编写提纲第五稿。并制定了书稿编审原则,明确了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等内容。经过其后近2个月的紧张工作,编审组于2006年4月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了第2次编审组工作会议,由编审组成员汇报各自分工负责稿件的审阅和修改情况,编审组按章节对稿件作了研究,对书稿的内容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文字规范,至2006年10月,完成了本书(审议稿)的全部编审及打印工作。2006年10月21日,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副秘书长刘力和我的主持下,在武汉理工大学召开了编委会会议,部分编委和编审组成员出席。在此次会议上,完成了本书的定稿工作。
      在起草本书前言时,几年来的工作景象不断浮现眼前,尤其是老一辈设备管理维修工作者,如:李东陆、薛远机、蔡承万、葛永康、莽伯聪、杨金生、刘林祥、胡先荣、陈万诚等,孜孜不倦、执着追求的敬业精神,还有武汉理工大学老教授周继良、牛求煌、沈元浩以及《设备管理及维修》杂志原主编赵维印等倾心支持、不计名利的为人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不时地激励着我对此书的热忱。我感到欣慰的是,我一直不改初衷地支持和参与此书的全过程,这不仅是表达了我对老一辈设备维修工作者的致谢,也表达了我对设备维修工作的积极实践。在这一过程中,令我及本书的各位参与者十分伤心的是李东陆、薛远机和芮红征三位老前辈在此书的诞生期间先后去世。今天此书出版了,也是对他们的告慰。同时,在此书的编写过程中,参与者们也多次表示,此书的完成也是对为我国设备维修事业作出贡献的已逝前辈陈凤才、高克勣、杨福有、姚家瑞、黄天桂、李敏等表示怀念。
      本书共6篇21章,较为真实、客观、详细地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设备维修事业的发展过程和专业活动及成果,主要包括:各个时期设备维修制度的变革;国家和部门领导人的有关指示和相关法规、办法;我国钢铁、水运、纺织等行业的设备维修发展情况;几十年来设备维修战线上的主要成果、学术活动及教育培训活动;设备维修方面公开出版的几种刊物;以及有关的全国性及部份地方设备管理与维修社会团体等。
      此书得到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马仪老会长自始至终的关心,并为本书作序。此书的编写是在中国设备管理协会的领导下开展,尤其得到了秘书长陈玉平、副秘书长刘力的大力支持,还有《中国设备管理》杂志社副社长胡敏对本书的积极指导。此书能够完成离不开各章节的撰写人及资料提供人的辛勤劳动,离不开编写工作小组持之以恒的组织与联络,离不开编审组认真高效的审阅与修改,离不开编委会成员自始至终的关怀与鼓励,离不开出版社编务人员的终校和印制,在这里,我向上述各位领导、学者、专家和工作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读史使人明志,本书是参与各章节撰写人的辛勤劳动的结果,是他们无私奉献的硕果。愿本书能给我国从事设备维修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这就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由于资料收集的局限性、人员参与广泛性的不足,加之本书主编李东陆的去世,因此,本书难免有不足和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中国设备维修发展简史》编委会常务副主任
                                                                                           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教授严新平 
                                                                                                     2006年10月20日于武汉    

      6、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绪  论 1
      第一章  设备的产生与发展 
              第1节  生产工具的产生 
              第2节  简单机械的出现和应用 
              第3节  产业革命促进近代机器的发展 
              第4节  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技术装备的重大变革 
              第5节  中国近代工业设备的兴起和发展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前的设备维修概况 
              第1节  中国古代对维修的认识与实践 
              第2节  中国近代设备维修状况 
第二篇  新中国各历史阶段设备维修管理 
      第三章  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 
              第1节  设备维修管理概况 
              第2节  设备与维修制度初步建立 
              第4章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1节  苏联援建重点企业状况 
              第2节  举办总机械师培训 
              第3节  苏联《统一工艺设备计划预修制度》中译本出版 
              第4节  推行计划预防修理制度 
              第5节  提高设备维修技术水平 
       第五章  “大跃进”及经济恢复时期 
              第1节  “大跃进”的影响 
              第2节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恢复维修工作秩序 
              第3节  设备维修协作组活动 
              第4节  设备专业化修理的建立 
        第六章  “文革”及调整发展时期 
              第1节  “文革”的影响 
              第2节  加强设备管理与维修整顿工作 
              第3节  完善管理制度,恢复设备良好状况 
        第七章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5年) 
             第1节  学习国外先进修理理论与方法 
             第2节  现代设备管理的试点和总结 
             第3节  国家发布设备管理法规 
             第4节  设备维修与改造技术活动 
             第5节  新时期设备管理若于政策与活动 
第三篇  中国特色设备维修指导原则及成果 
        第八章  国家和部门领导人有关指示 
            第1节  20世纪50年代(1949~1959年) 
            第2节  20世纪60年代(1960~1969年) 
            第3节  20世纪70年代(1970~7979年) 
            第4节  20世纪80年代(1980~1989年) 
            第5节  20世纪90年代(1991~1999年) 
        第九章  国家和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与办法 
            第1节  20世纪50年代(1950~1959年) 
            第2节  20世纪60年代(1960~1969年) 
            第3节  20世纪70年代(1970~1979年) 
            第4节  20世纪80年代(1980~1981年) 
            第5节  20世纪90年代(1990~1999年) 
            第6节  21世纪初(2000~2003年) 
            第7节  培育规范设备维修市场 
       第十章  各个历史时期设备维修的专业成果 
            第1节  “岗位责任制”与“设备一、二级保养” 
            第2节  设备维护保养“四项要求” 
            第3节  设备使用的“三好四会”和操作设备的“五项纪律” 
            第4节  设备润滑“五定” 
            第5节  设备区域维修承包制 
            第6节  完好设备与设备完好率 
            第7节  设备的项目修理 
            第8节  统筹方法(网络技术)用于设备修理 
            第9节  设备的“目标管理”与“图示管理” 
            第10节  精大稀关与重点设备管理 
            第11节  设备前期管理 
            第12节  设备的另类修理模式 
            第13节  班组设备管理 
第四篇  国民经济若干行业的设备维修 
       第十一章  钢铁行业 
            第1节  钢铁行业发展概况 
            第2节  钢铁行业特点 
            第3节  钢铁行业设备维修模式的发展 
            第4节  钢铁行业设备工作的开拓与创新 
       第十二章  水运行业 
            第1节  运输船舶设备 
            第2节  港口装卸设备 
       第十三章  纺织行业 
            第1节  纺织行业的主要专业设备及维修特点 
            第2节  纺织行业设备维修发展简况 
第五篇  设备维修学术成果及人才培养 
       第十四章  我国设备维修学术研究概况 
       第十五章  主要学术活动与成果 
             第1节  改革开放时期学术活动概述 
             第2节  设备管理经济技术指标的设置 
             第3节  设备维修模式探索 
             第4节  设备维修学术著作 
             第5节  设备维修体制与机制的转变 
       第十六章  我国设备维修部分学术刊物简况 
            第1节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会刊 《设备管理与维修》杂志 
            第2节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会刊 《中国设备工程》杂志 
            第3节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会刊 《装备维修技术》杂志 
            第4节  上海市机电工业设备管理协会会刊 《设备工程信息》杂志 
       第十七章  教育与培训工作 
            第1节  政府有关部门与协会的培训工作 
            第2节  高等学校与中国设备管理培训中心的培训工作 
            第3节  高等学校设备工程的学历教育 
            第4节  中等专业学校与高级职业教育 
第六篇  设备维修有关的社会团体 
       第十八章  中国设备管理协会发展简史 
            第1节  协会成立的背景 
            第2节  第一届理事会 
            第3节  第二届理事会 
            第4节  第三届理事会 
            第5节  第四届理事会 
        第十九章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发展简史 
            第1节  设备维修学会概况 
            第2节   设备维修学会诊断技术活动 
        第二十章  部分地方设备管理协会发展简况 
            第1节  北京设备管理协会 
            第2节  天津市设备管理协会 
            第3节  上海市设备管理协会 
            第4节  浙江省设备管理协会 
            第5节  湖南省设备管理协会 
            第6节  陕西省设备管理协会 
       第二十一章  部分地方设备维修学会发展简况 
            第1节  上海机械工程维修“学会”与“协会” 
            第2节  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专业委员会 
            第3节  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专业学会 
            第4节  成都市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 
            第5节  湖北省咸宁地区机械工程学会设备维修分会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