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要闻 >> 中国科协召开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中国科协召开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作者: 秘书处转载 发表时间: 2005-06-07

   中国科协召开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2005年4月1日,在中国科技会堂召开了第一次"中国科协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议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中国科协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冯长根主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科协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方案》,听取了领导小组办公室前期工作的汇报,认真分析了当前我国工程师加入国际互认体系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2005年中国科协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的安排意见。会议还对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国际交流工作组的工作方案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开展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工作,是促进工程界走向国际、实现开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国内外工程界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拓展外部空间创造有利条件。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是中国科协当前重要工作之一,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学会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移和工程师制度改革。
    会上"领导小组办公室"向与会同志汇报了前期所开展工作:
    一、建立机构,加强领导。根据中国科协六届书记处第六十九次会议精神,由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和国际联络部于2005年2月5日共同
组建了中国科协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积极筹备参加2005年国际工程大会。中国科协拟组团以观察员的身份代表中国内地工程界参加2005年6月在香港举行的2005年国际工程大会(IEM2005)
    三,参与"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有关工作。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由人事部牵头组建成立"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中国科协承担了该协调小组下设的国际交流工作组工作,将主要承担牵头参与综合性国际工程师组织举行的活动。
    四,推进全国性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中国科协从2003年开始,先后支持所属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制冷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等11个全国性学会开展了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目前,这些学会的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正在稳步的进行。
    会议强调,促进工程师国际互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工作,应立足于中国科协自身优势,以国内为着眼点,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工作。同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中、长期工作规划和目标。会议确定了2005年将要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组团参加2005年国际工程大会。组团参加今年在香港召开的第二次国际工程大会是今年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在会上向国际工程界表明中国正式启动加入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体系工作;表明中国加入WTO后愿意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合作,特别是在国际工程师制度改革和与国际接轨的态度和愿望。同时了解其它国家和地区在工程师制度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建立友好关系,扩大中国内地在国际工程界的影响;为中国加入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作准备。
    二、积极承担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协调小组的相关工作。按照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的统一布署和对中国科协的职责分工,作好对外联络工作,与国外相关组织建立联系,积极沟通情况,密切配合,组织专家参与中国工程院牵头的制度研究工作组的工作,争取将工程师资格认证试点学会的经验和成果纳入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中去。
    三、筹建中国工程师学会。按照工程师国际互认对组织机构的要求,为两年后申请《华盛顿协议》准会员资格做准备,同时也为了便于组织、协调、凝聚全国工程界科技工作者。
    四、稳步推进全国性学会专业技术资格认证试点工作。配合国家正在进行的全国工程师制度改革工作。
    五、开展课题研究。今年拟开展两个课题研究:1、《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研究》。主要开展对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都伯林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工程技术员流动论坛协议》和《亚太工程师计划》等六个协议(计划)的研究,其中重点是《华盛顿协议》、《工程师流动论坛协议》。2、《学会工程师认证与国际互认对策研究》。根据全国性学会改革发展和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需要,按照国际工程师互认体系的规则和惯例,研究和评价全国性学会工程师认证和国际互认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全国性学会工程师认证标准和准入条件,以及全国性学会工程师认证和国际互认的对策措施等。

友情链接: